01
“职业打假”案件频发
从诞生之初,职业打假人这一身份就伴随着诸多争议。早期的职业打假人是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而兴起的新兴职业,但这一群体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远离初衷。近年来,美妆行业 “职业打假”案件频发,职业打假人以牟取利益为动机,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瑕疵或质量问题而故意购买,再借维权之名获得高额赔偿,甚至敲诈勒索,扰乱市场秩序,导致化妆品生产经营者“小过担大责”。4月10日,中国法院网就披露了一起高价网购化妆品,索赔不成要求十倍赔偿的案件。据中国法院网发布,2023年8月,邓某在何某经营的店铺网购了10份某品牌面霜,共支付3600元。后邓某发现面霜的外包装盒和内部商品的标识、成分均不一致,且无生产厂家、生产厂地址、生产日期、生产许可号等信息,遂向拼多多投诉,平台向邓某退换货款3600元。后邓某以收到的商品与店铺宣传不符,属于“三无产品”为由,要求法院判令何某退还购物款3600元,并按照“假一赔十”标准支付赔偿金。何某辩称,面霜的外包装盒注明了商品品牌,可证明面霜不是“三无产品”,且邓某一次性大量购买该面霜并非为了生活消费需要,而是通过“假一赔十”敲诈勒索,谋取不正当利益。后经法院认定,邓某花高价一次购买10瓶面霜,远超出正常消费范畴,且其存在多次以商品违反食品安全标准为由涉诉的情形,可认定原告有职业打假嫌疑。“假一赔十”只适用为了满足生活需要而购买商品的消费者,不包括以牟利为目的而购买商品的职业打假人,后者的“假一赔十”请求不应获得法院支持。伴随着电商的发展,职业打假人更是瞄准了带货直播间等领域。被称为“中国打假第一人”的王海坚持打假29年,每年获得千万级营收。其陆续爆料“辛巴直播间的燕窝就是糖水”,炮轰知名带货主播罗永浩,爆料带货“一哥”李佳琦,举报抖音网红“疯狂小杨哥”……02
《条例》向职业打假 “重拳出击”
对于职业打假人的恶意索赔行为,《条例》作出了更细化的规定。《条例》第二十七条规定,“不得利用投诉、举报牟取不正当利益,侵害经营者的合法权益,扰乱市场经济秩序。”03
美妆行业还需修炼内功
对于美妆企业而言,《条例》的实施意味着,在面对职业打假人时,企业能更加合理界定自身责任,但也面临着更加严格的产品质量控制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标准。针对此《条例》,一家化妆品企业相关负责人向美妆网表示:“这一条例精准规范了‘知假买假’者的索赔行为,也明确了恶意索赔应承担的行政及刑事责任。过去,可能很多企业抱着‘大事化小,小事化了’的心态,给钱打发职业打假人,增长其嚣张气焰。《条例》的正式实施,一定程度上将规范职业打假人的行为,减少化妆品企业与其法律纠纷的发生。但同时,这些规定同样适用于普通消费者,其目的仍然是整体上保护消费者权益。对于我们来说,要以更加严格的产品质量要求自己,提升产品质量,遵守法律法规,这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正确之道。”究其根本,化妆品行业之所以频现职业打假人的身影,其根源在于市场鱼龙混杂,为这类群体提供了生存空间。若未来化妆品市场能实现高度规范化和透明化,确保每一件产品“无假可打”,职业打假人自然会悄然退场。-KAIYUN体育
KAIYUN体育化妆品有限公司 备案号: 豫ICP备18005856号-1
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大学路1号
手机:13310877417 邮箱:kaiyun168.com
COPYRIGHT ©2016-2018 BY KAIYUN. ALL RIGHTS RESERVED.
官方微信
官方微博